在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足周間終止妊娠者稱為早產。其發生率為5%-15%。此時的新生兒稱早產兒,出生體重為1000—2499g,早產兒的各器官發育不夠成熟。國內早產兒死亡率為16%左右,其中約15%在新生兒期死亡。早產兒即使存活下來,部分也會伴發智力障礙及發育缺陷!
早產的表現
在妊娠28周到37周之間出現腹痛,起初不規律,并常伴有陰道少量出血或血性白帶或有水狀物從陰道流出。若腹痛每次持續30秒以上,間隔5 -6分鐘并伴宮頸變化者可視為早產臨產。
引起早產的因素很多。既往有早產、流產、產傷病史的孕婦易發生早產。另外,生殖道的感染也是引起早產的重要原因。如衣原體、支原體、病毒的感染等。多胎妊娠(常見的是雙胎)、羊水過多等使子宮過度膨脹或胎盤因素中的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等。
懷孕期間出現血壓升高、貧血、心臟病、腎炎等。本身是子宮畸形者,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等。吸煙、酗酒。亦有遺傳因素的影響(家族性早產。
早產的處理
出現上述早產癥狀時,應采取左側臥位姿勢。左側臥位可增加子宮胎盤的血液供應,減少子宮自發性收縮,增加胎盤對氧、營養和代謝物質的交換。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住院行保胎治療。早產對孕婦和嬰兒均有傷害。所以,我們要盡量延長孕周,為胎兒爭取盡可能長的成熟時間,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及傷殘率!。
為積極預防早產的發生,“準媽媽”們在孕期應該加強營養,避免過大的精神負擔。不喝咖啡,不吸煙,不飲酒,同時避免吸“二手煙”(尤其愛抽煙的“準爸爸”們應該注意了)。在妊娠后期應絕對禁止性生活。因為性生活時有可能觸發子宮收縮而引起早產。另外,“準媽媽”們要定期做產前檢查,爭取異常問題早發現、早治療。妊娠期間應該注意衛生,預防感染引起的早產。積極治療慢性疾病后再考慮懷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