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在人群中的發生情況,國外有人統計為0.1%-0.05%,在嬰兒中則更高,大約3%,女與男之比為2:1或1.6:1,曾有嬰兒異位性皮炎的小兒多為男性的報道,本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嬰兒期,1個月左右至2周歲;兒童期,3~10歲;青年期及成人期,約12~23歲,每個病例并不一定按這三個階段順序發展,或缺其一,兩個階段,或二,三個階段連續發生而無緩解的無癥狀期,多數病例于嬰兒期自愈,平均約有10%的病人移行至成人期,2歲以后發病者病程長,難治且常移行至成人期,年長患者較少見,有人統計約2%~25%超過45歲,亦有報告本病于30歲左右痊愈,但亦有延續頑固而無緩解期,至50~60歲方痊愈者。
(一)嬰兒期
亦稱嬰兒濕疹,通常在生后第2或第3個月開始發生,亦有報告生后第2或第3周發生者,然而此時診斷較難,皮損主要發生在兩頰,額,頭皮,個別病例可發展至軀干,四肢,其皮疹特點主要可分兩型, 滲出型及干燥型。
滲出型的濕疹多發生于肥胖有滲出性體質的嬰兒,初起于兩頰,發生紅斑,境界不清,紅斑上密集針尖大丘疹,丘皰疹,水皰和滲液,滲液干燥則形成黃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劇癢,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剝脫,顯露有多量滲液的鮮紅糜爛面,重者可累及整個面部及頭皮,如有繼發感染可見膿皰,并發局部淋巴結腫大,甚至發熱等全身癥狀,少數患兒由于處理不當擴展至全身變為紅皮病,并常伴有腹瀉,營養不良,全身淋巴結腫大等。
(二)兒童期
5歲前占80%,皮損分濕疹型和癢疹型
濕疹型的皮損表現與成人的亞急性和慢性濕疹相似 多為針尖大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融合成片,較干燥,背覆灰白色鱗屑,皮膚有輕度浸潤,部分呈苔蘚化,多發生于肘窩和兩小腿的屈側,亦可累及頸外側及四肢其它部位。
癢疹型的皮損表現全身散發癢性丘疹,多發生四肢伸側及背部,丘疹較大,皮色或棕褐色,初起者較紅,丘疹干燥,表面粗糙覆以薄痂,陳舊者小而硬,大多數皮疹頂端被抓破,可見抓痕,血痂,可伴局部淋巴結腫大。
(三)青年及成人期
主要表現為慢性苔蘚化皮損, 多位于頭面部,頸部及肘膝關節屈側,對稱分布, 明顯色素沉著, 有明顯的抓痕,白色皮劃痕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