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常輕重不等,嚴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層與肌層,引起低血壓、休克、貧血等病癥。為了能夠不留下任何后遺病變的治療該病,需要患者根據病因和臨床表現做出針對性治療方案。可見了解病因與癥狀也是治療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關鍵。
警惕急性胃炎發病十大先兆
1、起病急,惡心、嘔吐頻繁,劇烈腹痛,頻繁腹泄,多為水樣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2、體征不明顯,上腹及臍周有壓痛,無肌緊張及反跳痛,腸鳴音多亢進。
3、常有發熱、頭疼、渾身不適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等急性胃炎的癥狀。
4、惡心、嘔吐嘔吐物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覺舒服,也有的病人直至嘔吐出黃色膽汁或胃酸。
5、腹瀉伴發腸炎(腸炎【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者出現腹瀉,隨胃部癥狀好轉而停止,可為稀便和水樣便。
6、脫水由于反復嘔吐和腹瀉,失水過多引起,皮膚彈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等癥狀,嚴重者血壓下降,四肢發涼。
7、上腹痛正中偏左或臍周壓痛,呈陣發性加重或持續性鈍痛,伴腹部飽脹、不適。少數病人出現劇痛。
8、嘔血與便血少數病人嘔吐物中帶血絲或呈咖啡色,大便發黑或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說明胃粘膜有出血情況。
9、由藥物和應激引起的急性胃炎,多數可出現內鏡下急性糜爛出血性的表現。嚴重者發生急性潰瘍并大量出血。出血量大時可引起低血壓、休克、貧血。但這些患者多數腹部癥狀輕微或無癥狀,或癥狀被原發病掩蓋。
10、急性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胃炎,常同時合并腸炎,稱急性胃腸炎,多表現為上腹痛、惡心、嘔吐和食欲不振伴腹瀉,可出現脫水,甚至低血壓。
溫馨提示:預防急性胃炎應戒煙限酒,盡量避免阿司匹林類藥物的損害,生活應有規律,避免進食刺激性、粗糙、過冷、過熱食物和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爛、變質、污染食物。發病時應進食清淡流食,必要時可禁食,并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防止轉為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