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痔瘡因痔靜脈曲張而形成結節,這種結節又叫做"痔核",是由于經常便秘、長期腹瀉,或生育過多以及缺少體育鍛煉,使痔靜脈叢的血液回流緩慢,淤血阻滯而逐漸形成的。
痔瘡患者除了少數需要手術治療外,多數病人要采取保守療法。在保守療法中,平時做好自我保健和合理的飲食調治,是非常重要的。在飲食調治方面,要特別注意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因為刺激性食物可刺激胃腸道,引起腸痙攣,使痔靜脈充血、水腫,引起疼痛。而多吃些粗糧、蔬菜、水果,多飲水及湯類,對緩解痔瘡癥狀,防止復發是有幫助的。
飲食原則
首先,得了痔瘡,在飲食上不要過于精細,應該多吃富含纖維的食品,它能增加胃腸蠕動,令糞便變軟,不會積存,壓住靜脈血管。這類食品主要有燕麥、全麥面包、糙米、蔬菜和水果。但要留意,壯陽火的水果,如芒果、榴蓮、荔枝、龍眼不宜多吃。
其次,深色綠葉蔬菜不僅含纖維多,而且含有維生素K,對出血性痔瘡非常有效。同時,得了痔瘡要增加飲水量,特別是天天清晨醒來后要喝一大杯水,對清潔結腸、預防便秘作用很大。 另外,要多吃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消腫、潤腸通便作用的食品,如赤小豆、黑芝麻、蜂蜜、竹筍、柿餅、香蕉、無花果、榧子、黑木耳等。 得了痔瘡的人最好別吃辛辣食品,包括辣椒、咖喱、胡椒、生姜、大茴香、白酒等。
再次,由于辛辣食品對直腸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會使它明顯充血,造成排便時肛門口灼痛。有些食品固然不會惡化痔瘡,但可能在排便過程中引發患處進一步發癢,如咖啡、啤酒、可樂等,也不宜飲用過量。另外,飲食中還應該控制鹽的攝進量,過量的鹽會使體內液體停滯于循環系統,造成肛門及其他地方的靜脈隆起,使病情加重。
飲食禁忌
1、辣椒:性熱,味辛,痔瘡患者切忌多食久食。《藥性考》中認為辣椒多食動火,并告誡:“久食發痔。”
2、胡椒:為性燥、味辛大熱之調味品。李時珍認為它“辛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本草備要》也認為“多食發瘡痔”。《本草經疏》也強調,“痔漏諸證,切勿輕餌,慎之慎之”。《隨息居飲食譜》還明確指出:“血證痔患皆忌之。”
3、生姜:最為常用的辛溫調味食品,因其辛辣助火,故痔瘡之人法當忌食。《本草綱目》中還說:“食姜久,積熱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甚速。”所以,患有痔瘡者非但不宜多食久食生姜,更忌和白酒一同服食。
4、莼菜:根據前人經驗,患有痔瘡者,應忌食之。古書中指出:“莼菜,多食動痔病。”《本經逢原》也記載:“莼性味滑,常食發氣,患痔漏皆不可食。”
痔瘡患者的飲食除了注意以上幾個問題外,還要注意日常的護理。多吃水果蔬菜的同時也要多喝水從而保證大便通暢。腹瀉和大便秘結是導致痔瘡最為主要的原因。長期以往就會導致痔瘡。所以生活中對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芹菜、菠菜、大白菜、韭菜、黃花菜、茭白、番茄、香蕉、蘋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