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神經官能癥是以血管、呼吸和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臨床和病理方面均無器質性病變。主要表現為心悸、呼吸困難、心前區疼痛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出汗、手足發冷、雙手震顫、腹痛、尿頻)和失眠、疲倦等表現。治療措施給予心理咨詢及必要的鎮靜劑等。常見護理問題有:①焦慮;②氣體交換受損;③舒適度改變:疼痛、心悸。
一、焦慮
相關因素
身體和心理上感受到威脅。
健康狀況改變和角色功能改變。
社會環境上的威脅。
人際關系沖突。
主要表現
失眠、納差、情緒緊張易失去控制。
護理目標
病人認識焦慮的表現癥狀。
了解焦慮的應對措施。
護理措施
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傾聽病人主訴。
讓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質以解除其顧慮。
與家屬合作一起設法改進工作和生活環境,避免不利因素。
給予心理咨詢。
鼓勵病人多鍛煉,參加合適的運動,處理日常生活。
指導病人采取放松技術,如深呼吸或轉注意力。
必要時給予鎮靜劑。
重點評價
病人焦慮情緒是否緩解。
二、氣體交換受損
相關因素
過度換氣。
主要表現
深呼吸、大呼吸而致眩暈、四肢麻木、抽搦。
護理目標
病人呼吸平穩,神志清楚,血氣分析值正常。
護理措施
遵醫囑給予氧氣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
呼吸困難時,采取舒適體位利于呼吸。
觀察呼吸頻率、節律,有無發紺。
重點評價
呼吸節律、頻率。
三、舒適度改變:疼痛、心悸
相關因素
精神、環境等刺激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和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
主要表現
心悸、氣促、心前區疼痛、腹痛、失眠等。
護理目標
病人不適癥狀減輕。
失眠、精神狀態好轉。
護理措施
遵醫囑給予對癥治療。
必要時給予抗焦慮藥物鎮靜。
做好心理護理給予心理支持。
重點評價
不適感是否改善。
睡眠、精神狀態是否改善。
平時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保護我們健康的方法,但是也有很多可以危害我們的因素,我們要避開這些致病因素,找出保護我們健康的方法。任何疾病都有保健的方法,能夠使患者在治療后有一個恢復的過程,患者必須知道這種方法,不然治療效果就會打折扣。這種疾病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疾病,對人們的健康威脅已經很大,所以我們要做好疾病的保健與治療,幫助患者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