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尿期補液順序表的臨床應用
在移植腎恢復血液循環后便進入多尿期。護士按多尿期補液順序表,根據尿量、血壓、病情,依照組合順序輸入,做到出多少補多少“量出為入”的原則。先數尿道管滴數再數補液管滴數,如兩路靜脈通道不夠,可再建有效通道,以達到相對平衡,有利于體內潴留液體及毒素的排出。如有病情變化可隨時調整補液順序,或在實驗室指標的指導下補液。24h出入量誤差在2 000ml左右。通過以上護理,術后無1例水腫、心衰、肺水腫等并發癥發生。
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在大量利尿情況下易發生高血鉀、低血鉀、低血鈉等水、電解質紊亂,為保證水、電解質相對平衡,及時補充過度丟失的成分,每日抽血監測電解質指標,必要時隨時檢驗。
三、尿量峰值期護理
在多尿期的護理研究中發現,隨著移植腎功能的恢復,術后多尿期尿量達峰值的時間多在3~12h(77例),術后多尿期尿量多為400~1200ml(75例),輸入量與患者多尿期尿量峰值時間存在一定量化關系。當多尿期里的尿量未能達到峰值時,護理上應注意觀察血壓與尿量關系的變化。首先要了解有效血容量是否充足。在血循環容量正常、血壓正常而尿量少于100ml/h時,可靜推速尿60~100mg。尿量少、血壓偏低,可給多巴胺靜滴維持到基礎血壓,改善腎血液灌流,增加尿量,以期提高腎移植早期人/腎存活率。術后3~12h的護理工作,需要高度重視,術后多尿期輸入量與患者每小時尿量峰值呈直線關系,它具有明確的臨床意義。通過本組的研究,應改變以往的“經驗模式”,而進入“量化模式”補液。同時體會到此期的護理至關重要,對腎移植術后成功有著一定意義。
四、 多尿期常規護理
每小時監測血壓、脈搏、尿量,詳細記錄。24h血壓、脈搏平穩后改為4h1次。正確記錄24h出入量。保持各引流管通暢。注意口腔、飲食、消毒隔離護理、注意免疫藥物正確應用和病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