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冬季日后科學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嗎?我們都知道,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危害性十分大的肺病,它的發病人群也是特別廣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冬季護理工作。
嚴寒的冬天即將來臨,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老百姓俗稱老慢支、肺氣腫)患者最擔心、害怕的季節。因為天氣一冷,他們就會老病復發,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喘息等癥狀都找上門來了。最讓病人和家屬煩心的是,一旦痰多,堵塞氣道或肺部,再次被病毒、細菌感染就會發生呼吸衰竭,嚴重者還要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病人承受著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大家知道,慢阻肺是一種慢性的、反復發作的、進行性加重的疾病,不經治療的慢阻肺會隨年齡的增加而逐年加重病情,每年反反復復發作,更是加劇了病情的發展。晚期患者會出現慢性肺心病。患者除咳嗽外、喘外,常感肝區不適,食欲不佳,伴雙下肢可凹性水腫,活動更加困難。為了減緩病情的發展,避免疾病的反復發作,當病情處于緩解期,患者的家屬應協助患者做好以下幾件事,看護好家中的老慢支患者:
戒煙 吸煙是引起慢阻肺最主要的原因。香煙中含有許多有毒物質,可嚴重損傷氣道上皮和肺泡上皮,造成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吸煙還可使患者免疫機能降低。權威性的資料表明:吸煙者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比不吸煙者高4—5倍;即使已是老慢支患者,戒煙仍可延緩病情進展,減少疾病的反復發作。
長程氧療 目前認為對于有“低氧血癥”的老慢支,每日15小時以上的吸氧有利于緩解病情,減緩肺功能的惡化,是治療老慢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最有效的方法。
呼吸肌的鍛煉 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減輕呼吸困難的程度。呼吸肌鍛煉的目的是發揮腹肌的作用,增加體內膈肌的活動度。膈肌是人體重要的呼吸肌,它每下降1厘米,就可以使肺增加250~350毫升的空氣。腹式呼吸的鍛煉方法如下:取立位(亦可坐位或仰臥位),一手放在前胸,一手放在腹部,做腹式呼吸,吸氣時盡量挺腹,胸部不動,呼氣時腹部內陷,盡量把氣呼出。呼吸須按節律進行,吸與呼的時間比為1:2或1:3。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呼氣時口唇收攏,做吹口哨樣,胸部向前傾,要求深吸緩呼,不可用力,保持每分鐘呼吸7~8次左右。每日鍛煉兩次,每次10—20分鐘,只要堅持,一定會收到效果。
運動鍛煉 鼓勵老慢支、肺氣腫患者做一些適宜的運動,如“太極拳”、“呼吸體操”等體育活動,可增加患者呼吸肌耐力,提高機體的生理功能,增加食欲,調整睡眠,增強體質,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次數,使肺功能得到改善。
耐寒鍛煉 老慢支、肺氣腫患者體質一般較弱,對寒冷刺激極敏感,易感冒而誘發病情急性發作。常做耐寒鍛煉,可增加抵御寒冷刺激的能力。具體做法是:每日早、中、晚用冷水洗臉,開始可每日一次,以后根據情況逐漸增加次數。洗臉以后可用手摩擦頭和面部,每次5~6分鐘,可增強上呼吸道的抗寒能力和個人體質。
營養支持 老慢支、肺氣腫患者由于長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胃腸道功能受到很大影響,患者常年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因此多數患者存在營養不良。營養不良可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受損傷的組織細胞不易恢復,造成病情遷延。故患者的親屬應對患者的每日膳食做精心安排,瘦肉、牛奶、蛋類、魚類等優質蛋白是不可缺少的,另外還應每日補充新鮮蔬菜和水果,食物要做得柔軟、細嫩,或 做湯、羹等,使之易于吸收。
抗抑郁治療 老慢支、肺氣腫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使他們對生活失去信心,很少與別人交流,與社會隔絕,因而精神抑郁、委靡,常有輕生的念頭,尤其是在病情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我曾接診過的數位老慢支、肺氣腫患者就存有自殺念頭,有兩位甚至想跳入樓道的垃圾道,經醫務人員耐心勸說,才使患者打消此念。故應對病人體貼入微,常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并請醫生給予合理的抗抑郁治療。
此外,處于病情緩解期的患者,可定期進行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的注射,或定期應用轉移因子、胸腺肽等以提高機體自身免疫力,減少感冒發生,減少急性發作次數,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冬季到了,家屬與社區醫護人員共同配合,看護好老慢支患者,他們便能順利度過嚴寒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