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動脈導管未閉是常見先天性心臟病之一,心臟動脈導管未閉可單獨存在,亦可與其他畸型合并存在,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約為3:1。一般嬰兒在出生后15小時內,動脈導管即自行關閉;在三個月內,未閉的細小動脈導管仍有自行閉合的可能。通常,新生兒動脈導管未閉患兒六個月后心臟動脈導管自行閉合的可能性很小。
動脈導管未閉患兒,出生后由于肺循環的阻力和肺動脈壓力下降,而體循環血管阻力則因肺動脈閉鎖反而上升,因此為閉合的動脈導管血流發生逆轉,有壓力高的主動脈流向壓力低的肺動脈,即所謂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多少與動脈導管口徑粗細和兩側壓力階差密切相關。
導管口徑越粗,壓力階差越大,分流量就越大,反之,分流量越小。自左至右分流持續整個心動周期,臨床可聽到連續性雜音。動脈導管未閉患者,的肺動脈除接受右心室來的血液,還接納一部分有主動脈經動脈導管來的血液,使肺循環血量增加,回到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血液量也相應增加,左心室負荷加重,致使左心室肥大。由于長期肺動脈壓力增高和血流沖擊,肺小動脈管壁增厚,管腔變窄,形成肺動脈高壓,繼之引起右心室肥大。等到肺動脈壓升高至等于或超過主動脈壓時,產生雙向或右向左的分流,稱為艾森曼格綜合征。出現差異性紫紺。
如不能自行閉全,應進行手術對未閉的動脈導管進行結扎。
動脈導管未閉治療注意事項
1、在施行根治性手術時,要求患兒不能有氣管炎和肺炎等內科疾病,因此,家長應對有動脈搏導管未閉的寶寶特別關注,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時機,爭取如期進行根治性治療。
2、注意糾正患兒不正確姿勢。動脈導管未閉手術是采用左側后外傷口,傷口較長,在左側背部。故患兒術后左臂不敢活動,怕痛。走路愛斜著身體,左肩低、右肩高。家長應鼓勵患兒多活動左臂,走路時姿勢要端正。
對于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以免由于治療不規范以及服務不周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損害。若有更多關于動脈導管未閉的疑問,請點擊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