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腺病為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有時候會伴隨囊腫形成和上皮化生為其他組織形態學特點。此病的病名頗多,如有學者認為稱乳腺腺病為好,因腺體增生為其病變的特征和主要表現。中醫稱為乳癖、乳核,病位多屬肝臟,病機多是肝氣郁結,肝脾失調,氣滯血瘀,痰結成核。
乳腺腺病在臨床上有時與乳癌相混淆,乳腺腺病的主要表現是一個較硬的局限性乳腺腫塊,大多位于乳腺的外上象限,可發生在一側乳腺,也可雙側乳腺受累,腫塊的邊界不甚明顯,與周圍乳腺組織稍有固定,一般的腺病不產生任何皮膚粘連或退縮癥狀,不過這一點在臨床上并無多大鑒別意義。因腺病的腫塊一般較小,而較小的乳癌也很少有皮膚粘連現象,但當腺病的腫塊表淺時常引起皮膚收縮,臨床上易誤診為癌。
1.周期性疼痛
表現為月經前乳腺脹痛加重,腫塊增大;行經后疼痛減輕或緩解,腫塊變小,此種周期性疼痛常因病變分型而不一,在小葉增生型時,周期性疼痛非常明顯,纖維腺病型時則疼痛減輕,硬化性型時幾乎無疼痛,疼痛常為脹痛,針刺樣痛或隱痛,可向患側腋窩,肩部放射。
2.乳房腫塊
常為多個,可累及兩側乳腺,但亦可單發,腫塊一般較小,直徑多在2cm以上,腫塊形狀不一,呈片塊狀,結節狀和條索狀等,邊緣不甚清楚,腫塊硬度隨纖維組織增生的程度而不一,小葉增生型,腫塊質韌;纖維腺病型,硬度中等;硬化性腺病型,質硬,有時被誤診為癌,腫塊觸痛以小葉增生型明顯,纖維腺病型次之,硬化性腺病時無觸痛,乳腺腫塊和疼痛常因胸悶不舒,性情急躁等情緒變化而改變,尤以小葉增生型患者,當情緒波動生氣后疼痛加重,腫塊增大變硬。
3.月經紊亂
小葉增生型患者月經常不規則,經期短,月經量少。
乳腺腺病好發于中年人,發病至就診時間約2年左右,發病年齡較乳腺囊性增生病早5年左右,乳腺周期性疼痛和腫塊為本病的主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