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是指在高溫高濕的天氣下,人的皮膚散熱功能下降,引起肌肉溫度升高,繼而影響全身各器官組織的功能,出現發熱、哮喘、呼吸困難、血壓升高、呼吸衰竭等病癥。該病通常發生在夏季高溫同時伴有高濕的天氣。 該病對患者的身體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還需早發現早治療。
熱射病的西醫治療
1.體外降溫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體溫。脫去患者衣服,吹送涼風并噴以涼水或以涼濕床單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療已不再推薦,因發生低血壓和寒戰的并發癥較多。但如其他方法無法降溫時,亦可考慮此方法,但此時需要監測深部體溫,一旦低于38.5℃時需停止冰水降溫,以防體溫過低。
2.體內降溫
體外降溫無效者,用冰鹽水進行胃或直腸灌洗,也可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將自體血液體外冷卻后回輸體內降溫。
3.藥物降溫
氯丙嗪有調節體溫中樞的功能,擴張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颊叱霈F寒戰時可應用氯丙嗪靜脈輸注,并同時監測血壓。
4.對癥治療
昏迷患者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和褥瘡,須加強護理。提供必需的熱量和營養物質以促使患者恢復,保持呼吸道暢通,給予吸氧。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堿平衡。補液速度不宜過快,以免促發心力衰竭,發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應的洋地黃制劑。應用升壓藥糾正休克。甘露醇脫水防治腦水腫。激素對治療肺水腫、腦水腫等有一定療效,但計量過大易并發感染,并針對各種并發癥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熱射病的中醫治療
?1.刺血療法
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澤、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癥中暑,刺血后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癥即可消失。重癥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給予清涼飲料,針后約10分鐘患者神志即可轉清,繼而熱 退汗出,諸癥消失。
2.穴位按摩療法
輕癥中暑,可取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拇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鐘,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癥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鐘。經上述治療后,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毫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3.擦藥療法
用風油精把手涂濕或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后心等八處,擦出許多紅點,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于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