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血管瘤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外貌,還會給患者的健康帶來一定的隱患,因此及時的治療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治療血管瘤及治療注意要點。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外用藥物治療
常用的有咪喹莫特,噻嗎心安,但咪喹莫特效果比噻嗎心安好,而且噻嗎心安對心臟有一定影響,所以用咪喹莫特的醫院比較多,這兩個都是老藥新用,你要看說明書,都不是治療血管瘤的,只是這幾年發現對血管瘤也有作用,而且畢竟是外用藥,沒發現有什么副作用,所以開始逐漸用于血管瘤的治療。外用藥物沒什么副作用,也不會疼痛,疤痕也比別的治療方法輕微,理論上是不錯的血管瘤治療方法,但不足的就是效果不是很可靠,只有70%的患者有效。
局部注射藥物治療
源于上世紀60年代,其原理是將藥物注入到血管瘤瘤體組織中,引起無菌性炎癥,腫脹消失后出現局部纖維化反應,使血管瘤、血管腔縮小或閉塞。打針常用的分三種,一,人體代謝產物,是最古老的血管瘤治療藥物,主要有激素,尿素。雖然是人體代謝產物,但激素是所有打針藥物里副作用最多的,而尿素治療則是所有的注射藥物里打的次數最多的。激素一般一個月打一次,一般總共要打七八次,尿素則要天天打,一個療程連著打七天,然后每個月都打七天,要打好幾個療程,相當于總的要打二三十次。但這兩個藥也有優點,那就是是所有藥物里最便宜的,不管是激素還是尿素,一支藥差不多也就十幾塊到幾十塊錢。二,化療藥物,一度被多數醫院作為人體代謝產物的替換產品,主要有平陽霉素,博來霉素。效果不錯,是用的時間最久,打的醫院最多的藥物,但就是畢竟是化療藥,很多人會害怕,價格中等,藥費加上注射費,一次三四百,一個月打一次就夠了。三,植物提取物,主要有聚桂醇,聚卡多醇。是現在最新型血管瘤治療藥物,最早由德國的醫生發現,并用于血管瘤的治療,風險最小,效果最好,但就是價格比較貴些,一支聚桂醇就要六百,一個月打一次就夠了。
放射(同位素鍶90)治療
就是通常說的藥片敷貼治療,源于上世紀70年代,最常用的是同位素鍶90敷貼,當然還有P32膠體注射,以及淺層X線直接照射,其治療的共同原理是利用放射元素所產生的核輻射射線對病損區組織細胞核進行轟擊,使其中的DNA鏈、RNA鏈斷裂,終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細胞死亡和解體,在治療部位造成放射性損傷,以達到治療效果。僅能用于草莓狀血管瘤的治療,而且主要對輕微表淺的血管病變效果較好。
冷凍治療
源于上世紀50年代,主要是利用液氮的揮發造成的強低溫(-96℃),將病損區皮膚、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圍組織冷凝,使其細胞內形成冰晶,并導致細胞破裂、解體、死亡,達到治療作用。僅適用于較小的表淺的草莓狀血管瘤,且效果不是十分可靠,副作用較多,現綜合性大醫院已基本不用。
射頻消融治療
就是很多私人醫院說的微創超導治療,利用射頻電流作用于瘤體,使瘤體內產生高頻電凝,直接作用于瘤體細胞膜及血管周圍組織中的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使血管壁乳化、凝固、收縮,瘤體迅速縮小,直到消失,使畸形血管失去再擴張的環境,達到治療作用。該方法理論上可以用于多種血管瘤的治療,但臨床實踐證明主要對含有淋巴成分的血管瘤效果好,現主要用于淋巴性毛細血管瘤及多發性淋巴-血管-脂肪瘤的治療。對于以血管為主的血管瘤,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治療后的疤痕很明顯。
微創介入治療
屬于近代外科微創手術,是指在“X”射線的導引下,由大腿根部插入動靜脈導管導入,并一路穿行到達血管瘤部位,然后通過導管將藥物注入瘤體,讓其產生無菌性炎癥,以期達到使瘤體血管閉塞作用,所謂微創其實只是指相對于傳統的外科手術而言創傷小些。絕大多數醫院主要用于肢體深部的蔓狀血管瘤和內臟的血管瘤,但在使用介入治療時應嚴格控制適應征和避免栓塞劑流入其它器官組織,基本很少用于淺表的(如草莓狀。海綿狀或混合型)血管瘤,淺表的多數直接打針更簡單,而且如果只是以微創的標準來衡量的話,那打針都可以算無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