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孩子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中耳炎常發生于8歲以下兒童,它經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并發癥。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炎癥,常與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療,或病情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那么,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一、鼓膜切開術
液體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盡;小兒不合作,局麻下無法作鼓膜穿刺時,應作鼓膜切開術。手術可于局麻(小兒須全麻)下進行。用鼓膜切開術。用鼓膜切開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狀或弧形切口,注意勿傷及鼓室內壁粘膜,鼓膜切開后應將鼓室內液體全部吸盡。
二、致病邪毒侵犯
中醫認為,耳部疾病是由于致病邪毒侵犯,使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失調,從而發生病理變化,具體到中耳炎,即為肝膽濕熱、邪氣盛行所致。當機體正氣旺盛,邪氣便不易侵犯而發生病,因此,中耳炎疾病的發生是正邪斗爭的反映,是五臟六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在耳病中,致病之外邪多見于風、熱、濕邪;臟腑功能失調,多為肝、腎、心、脾等。中藥中耳炎散就是就是根據中醫內病外治理論體系下,經二十多種中藥炮制而成,治療效果非常好。其方解:
中醫治療中耳炎疾病,尋其病機根源,一方面要補益正氣、驅除邪毒,另一方面則需活血行氣、宣通臟腑,調理機體陰陽平衡,徹底解除致病隱患。方中乳香、沒藥可調氣活血,治療氣血凝滯,消腫生肌;冰片可透骨通竅、散熱止痛;甘草則可益氣復脈、調和諸藥。這樣通過調和氣血、入骨通經、清熱解毒從而治愈中耳炎。
以上內容就是專家針對小兒中耳炎的治療方法的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