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危害較大,患者需及早治療,中耳炎長期反復發作會引起顱內的并發癥。眾所周知耳朵與腦離得很近,特別是膽脂瘤型的中耳炎,它好發于中耳和乳突,周圍都是一些重要的器官。大腦、小腦、大血管、面神經、聽神經等都與顱腔只有一層薄薄的骨質板相隔。特別是對容易患上此病的兒童來說,家長更應該注意對孩子的治療,下面是關于不同類型的中耳炎的治療方法介紹。
1、急性中耳炎
主要表現為耳痛,少部分患兒會發熱;因為疼痛,急性中耳炎容易被父母發現,常可得到及時治療,但很多父母不會帶兒童復診。需要提醒的是,急性中耳炎易轉化為分泌性中耳炎,因此在治療兩周后,需再去醫院復診。
2、分泌性中耳炎
多表現為耳悶、聽力下降,多發于小兒。由于小兒表達困難,因此不宜早期發現,中耳炎可能會因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造成聽力的損失,或者引起其他并發癥。因此要提高家長及教師對本病的認識,對反復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特別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的患兒,要及時帶到醫院檢查。
3、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反復發作或者鼓膜穿孔后耳內進水引起。多數患兒通過藥物即可控制炎癥,遺留的鼓膜穿孔可以通過手術修復。
4、中耳膽脂瘤
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膽脂瘤一部分是因為分泌性中耳炎不及時治療引起。因為膽脂瘤上皮堆積會導致骨質破壞,影響重要的神經功能,所以一經確認為中耳膽脂瘤,應及早手術。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關于不同類型中耳炎的治療方法介紹,另外,不可在公共汽車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損傷。
【參考文獻《新生兒嬰兒護理百科全書》《兒童及嬰幼兒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