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礙又稱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腦受到器質性的損害或是由于腦發育不完全從而造成認識活動的持續障礙以及整個心理活動的障礙。
對于智力低下的孩子,家長們不知道怎樣教育他們,又由于他們對挖外界的事物缺乏最原始的感知,所以一般都是盡量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起居,而從來不對他們進行教育工作。智力低下的孩子教育工作很重要,有效地教育可以慢慢喚醒他們的感知能力。
父母要為智力低下的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家庭成員對患兒都要持良好的態度。父母要及時培養智力低下孩子的獨立性,給他增加鍛煉的機會,如讓他自己用勺子吃飯、自己穿衣服等。對智力低下的孩子過分地限制和保護反而會妨礙他鍛煉體格、認識事物和取得經驗,阻礙他的心理發展。
對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智力低下的孩子,或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在家庭教育中,應根據他們不同的行為、思維、情感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于這種智力低下的兒童,在學習上不能強迫他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休息和睡眠時間。由于他們在行為上急躁、易激動,故對他們的教育,既要嚴格,又要合理。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特點,不要讓他們成為無禮貌的孩子。
由于中樞神經感染(腦炎、腦膜炎)造成的智力低下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好動,控制能力差,對周圍環境的暗示很敏感,行為和語言缺乏充分的考慮。因此,父母應加強管理,不要讓他們受到周圍不良環境的影響,把全部時間都安排適量的活動,內容多樣,形式豐富多彩。
生活技能訓練非常重要。包括穿衣、吃飯、說話和排便的訓練。采用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方法進行訓練。先手把手地教孩子一個個分解動作,然后讓孩子學習,從簡單到復雜,每做成一步就給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