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是常見的泌尿道疾病之一,其中兒童的患病率非常高,所以在平時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護理,盡量避免小兒尿道下裂的發生。除了做好預防措施之外,掌握一定的治療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求醫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小兒尿道下裂應如何治療。
小兒尿道下裂的唯一治療方法
手術矯形是小兒尿道下裂唯一治療方法,但有時不能一次成功。手術目的是矯正陰莖下彎,使尿道口恢復或接近正常陰莖頭的位置,使小兒能站立排尿,成入后有生殖能力。手術年齡,以幼兒期手術最為合適,至少應于入學前完成。常用的手術方法主要有如下四種。
小兒尿道下裂的專業治療地圖
1、陰莖皮瓣翻轉法(Mathieu術式)適用于無陰莖下彎的陰莖體遠段尿道下裂。
2、尿道口前移,陰莖頭成型適用于無陰莖下彎的陰莖頭或冠狀溝型尿道下裂。
3、Thiersch-Duply擴大的Duckett尿道成型術運用于有陰囊對裂的會陰型尿道下裂。此外尚有用陰囊血管蒂皮瓣以及用游離膀胱粘膜或包皮一期完成尿道下裂修復術,或用分二期的皮條埋藏法,均獲滿意效果的報道。無論用哪種術式,都應因人而異,由于游離的粘膜或皮膚都易回縮,故如能用帶血運的皮瓣更為合理。小兒陰莖發育差者,可于術前用1~2療程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
4、改良Asopa或Duckett術適用于有陰莖下彎的陰莖或陰莖陰囊型尿道下裂。即用帶有皮下血管蒂橫行裁剪的包皮內板,縫成管狀,轉移到腹側以成型尿道。
小兒尿道下裂的手術步驟
1、取下腹正中切口,顯露膀胱前壁。
2、在恥骨后間隙內充分游離膀胱頸、后尿道的前壁及側壁,直達尿生殖膈。
3、縱形切開膀胱前壁,向下方切開至相當于輸尿管口平面稍下,再分別向兩側膀胱壁橫形剪開,經膀胱側壁至三角區的外側緣切除膀胱頸、后尿道的前壁及側壁一部分,則膀胱頸及后尿道的后壁成為一平滑肌條。
4、裁剪后形成的平滑肌條,圍繞F12~F14導尿管,用3-0號腸線連續或間斷縫合使其成為肌管,形成一條比原有膀胱頸及后尿道細而長的管道。再用0號絲線間斷縫合肌層加強。
5、恥骨上膀胱造口,膀胱內置膀胱造口管,2-0號腸線關閉膀胱,恥骨后置煙卷引流一條,逐層關閉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