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聽神經瘤因源自神經膜,故而又稱聽神經鞘膜瘤,為小腦腦橋角常見的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由于本病的早期初期耳鳴、耳聾和頭暈,故多初診于耳科。
左側聽神經瘤是良性腫瘤,指起源于聽神經鞘的腫瘤,是顱內神經瘤最多見的一種,占顱內腫瘤的7%—12%,占橋小腦角腫瘤的80—95%。多見于成年人,20歲以下者少見,性別無明顯差異,左、右發生率相仿,偶見雙側性。臨床以橋小腦角綜合征和顱內壓增高征為主要表現。腫瘤較大合并顱內高壓者手術是唯一出路。左側神經瘤起源于聽神經鞘,是一典型的神經鞘瘤,由于沒有神經本身參與,故恰當稱謂應為:聽神經鞘瘤,是常見顱內腫瘤之一,好發于中年人,高峰在30-5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
微米中藥治療左側聽神經瘤,是指“采用現代高科技與傳統炮制技術和制劑技術相結合而研制的能保持傳統中藥固有藥效學物質基礎的粒度為微米級的新型中藥 ” 。其特點:提高生物利用度;保持藥效學基礎物質,增強藥效,節省藥材資源;從劑型上改變了傳統中藥的 “ 粗、大、黑 ” 現象,有利于開拓中藥國內、外市場。微米中藥是現代高科技與傳統中藥高位嫁接的創新工程,其對推動中藥現代化所產生的作用以及在中藥制藥領域內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將會在以后實踐中逐步得到證明。
中藥治療左側聽神經瘤 中藥超微粉碎是指在遵循中醫藥用藥理論的前提下,采用現代粉體技術,將中藥材、中藥提取物、中藥制劑微粉化。中藥微粉目前比較公認的粒徑范圍在 0.1 ~ 75 微米,粒度分布在 10 ~ 15 微米。中藥微粉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增大藥物顆粒的表面積,增強藥物的溶出和吸收,從而提高藥物療效,節省藥材資源。另外,在中藥超微粉碎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制劑技術,能有效改善中藥制劑的外觀及應用新劑型,進一步促進中藥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