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損傷常伴有其他組織的損傷,特別是在受傷早期,應盡力搶救患者的生命和保存肢體。檢查時既要有重點,又要全面,并應有步驟的進行。耐心地聽取和分析患者的訴說,客觀的判斷檢查的結果。具體神經損傷需做的檢查如下:
一、神經營養性檢查
周圍神經包括交感神經纖維(【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是植物性神經的一部分。由中樞部、交感干、神經節、神經和神經叢組成),傷后在受傷的神經分布區內,即能檢查到由于汗腺分泌中止,血管舒縮作用失常等一系列自主神經紊亂的征象。
1、皮膚在早期干燥,脫屑;晚期則變薄而光滑細膩。
2、患肢下垂時膚色常出現微紫或微紅,并伴有輕微腫脹。色澤紅潤者常是神經部分損傷的一種表現。
3、皮膚潰瘍較少見,偶見于足底,手部。偶因無感覺而被燒傷。
4、皮膚無汗。在無汗區周圍常出現多汗。汗腺功能檢查方法如下:
(1)用手指觸摸皮膚,在無汗區為干燥,光滑感,出汗區為濕潤,粘澀感。
(2)強光(100W)檢查:將患肢與健肢置于燈光下照射數分鐘后,正常皮膚出現細小的汗點,患區無此現象。用放大鏡觀察更清楚。
5、指甲變厚脆,呈黃色或褐色,并有明顯的縱嵴,生長緩慢。新舊指甲之間常有一明顯的界限。
二、感覺障礙檢查
檢查結果分缺失,減退,過敏,麻痛和正常。
1、感覺用大頭針針刺皮膚。先刺健側,再刺傷肢,自遠端向近端依次檢查。遇有感覺缺失或異常時,需測定其范圍,先用筆在皮膚上標明,然后繪于圖紙上。
2、觸覺用棉絮,棉線或頭發檢查。必要時囑患者閉上眼睛,用真假動作加以考驗。
3、溫度覺用盛滿冷(5-10℃),熱(40-45℃)水的兩只試管試驗。檢查者,應不斷用自己的皮膚測試試管的水溫。
4、實物覺用于檢查手的感覺功能。囑患者閉眼,觸摸試驗物的形狀,大小,硬軟,粗細,厚薄等。
5、兩點辨別覺用圓規按縱行方向用兩個鈍頭檢查已恢復痛覺區的皮膚感覺功能,以了解其恢復程度。主要測試各指末節掌側(指腹)皮膚的兩點辨別覺。患者閉眼,迅速說出是否有兩點,然后加大或縮小兩點間的距離,直至能正確回答最短距離為止。上述為靜止兩點辨別覺。利用兩點由近端向遠端移動進行檢測的方法稱運動兩點辨別覺,較靜止法更敏感。檢查結果須與健側對比。正常指腹能辨別的最短距離為2-4mm。
6、拾物試驗檢查手的感覺和運動功能。患者閉眼捏取螺絲或針線。或者直視下捉拿皮球等。
7、感覺功能評定標準:
S0:神經支配區內感覺喪失
S1:神經支配區內有深部感覺(關節定位覺)
S2:神經支配區內有淺感覺,溫度感覺及軟硬感覺。
S2+:存在痛覺過敏現象。
S3:痛覺恢復,過敏消失。
S4:兩點辨別覺正常為2-4mm,損傷后恢復至10mm以內為佳;15 mm以內為良;>15mm為差。
8、還要檢查全身皮膚感覺與周圍脊神經節段支配。
三、關節運動和肌肉功能檢查
在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正常地情況下,關節能夠運動,主要靠正常的骨與關節,肌肉與肌腱,以及神經支配。主管每個關節運動的肌肉數目不等,但有主次之分。分別檢查主要肌肉的功能。對神經損傷的診斷和定位診斷非常重要。
1、肌肉功能以肌力表示 肌力一般分為六級
0級 肌肉完全麻痹。
1級 肌肉稍有收縮,但不能產生關節運動。
2級 在無地心引力條件下,可使關節運動。
3級 在有地心引力條件下,可使關節運動。
4級 關節運動時能對抗阻力。
5級 肌力正常。
2、神經功能情況
檢查關節的同時,并對其主要肌肉功能作出估價,以判斷支配該肌的神經功能情況。
3、肌肉萎縮檢查
必須與健側對比,萎縮程度分為4級:
+ 略有萎縮。
++ 肌萎縮達1/3左右,尚有肌肉收縮功能者。
+++ 肌萎縮達1/2左右,肌肉主要功能喪失者。
++++ 肌萎縮極為嚴重,如皮包骨頭。
溫馨提示
如果檢查出神經損傷也不要慌,神經受損能盡量恢復,神經重建術包括直接重建,如神經斷端直接吻合、神經移植吻合術;間接重建,如面神經-副神經吻合術;成形手術,如面癱病人行口角懸吊術或顳肌和咬肌轉移術等;腦神經毀損術,如三叉神經感覺根選擇性切斷治療三叉神經痛。
【參考文獻:《神經損傷學》《神經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神經損傷定位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