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在近年來的病發率不斷高企,但很多朋友仍無法識別直腸癌這種疾病。專家指出,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胃和食管癌,而直腸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有關。所以患者為了能夠盡快治愈直腸癌一定要知道診斷直腸癌的標準,這樣才能及時確診,盡快就醫。那么診斷直腸癌的標準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直腸癌的診斷標準
一、直腸癌診斷
中期病人有明顯的大便習慣的改變,每日大使次數可多達十余次‘多為稀便或粘液便,也可見粘液血便或濃血便,有明顯的里急注重感,部分患者可有鮮血便,每次便前、便后都有腹部隱痛或墜痛。晚期病人以上癥狀明顯加重,并伴有貧血、消瘦,虹門部明顯墜痛,部分病人可出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低位腸梗阻癥狀斗也有的出現腹水、黃瘟、尿頻、尿痛,極晚期病人出現惡病質。
二、早期診斷,病人可無任何自覺癥狀,或僅有大便帶血,類似癟瘡表現,常被忽略。部分病人可有大便次數略增多,稀便,早期病人直腸癌診斷可觸及小結節或小潰殤,質地不硬,并可隨粘膜一起移動,活動性良好。
三、中期指診可觸及菜花樣種物,四周邊緣隆起,中間可涉及潰殤,質脆易出血,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指診可觸及質硬如石之腫塊,常環直腸一周,局部腸管僵硬狹窄,腫物質脆易出血,并與骨盆固定,無法活動。
一般在臨床上應對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輕率地診斷為“痢疾”、“內痔”等,必須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癌腫的可能性。對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必須重視直腸指檢、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等檢查方法的應用。通過鏡檢可獲得病理診斷。
直腸指檢是診斷直腸癌的必要檢查步驟。約80%的直腸癌患者就診時可通過直腸指檢被發現。可觸及質硬、凹凸不平腫塊;晚期可觸及腸腔狹窄,腫塊固定。指套見含糞的污濁膿血。
直腸指檢后應再作直腸鏡檢查,在直視下協助診斷,觀察腫塊的形態、上下緣以及距肛門緣的距離,并采取腫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以確定腫塊性質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腸中、上段癌腫,手指無法觸到,采用乙狀結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診斷直腸癌的標準是什么?專家解釋說,直腸癌是生活中常見的嚴重的疾病,因此只有正確的直腸癌診斷方法才能及時的判斷患者是否診斷的是患了此病,所以當患者被診斷為可疑直腸癌時,應該及時的進行相關的檢查,及時確定病因及早治療,以免病情繼續發展。如何正確診斷直腸癌是治療的關鍵,不可延誤治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