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的就診率低、治療率低、復發率高,有疾病本身的原因,很多時候也因為在普通人群中存在的錯誤觀念導致。常見的錯誤觀念并分析如下:
1、“病人情緒低落是正常現象,沒必要小題大做”
由于軀體疾病、精神因素導致負性情緒反應、情緒不好是可以理解的,往往持續時間較短,程度較輕,能自行恢復。如果抑郁情緒持續存在(兩周以上),而且較為嚴重,使患者感到痛苦,或影響其生活、工作、學習及社會交往,即應考慮為病態,需要治療。
2、“必須讓專科醫生診斷才可使用抗抑郁藥”
抗抑郁藥(尤其是SSRI類藥)已經從專科藥物轉向非專科用藥。抑郁癥與感染性炎癥、感冒等病癥相似,并不一定需要專科醫生診斷治療。盡年來內科醫生等已經普遍接受過抑郁癥的培訓,基本掌握了抗抑郁初步治療。
3、"抑郁癥是心理疾病,藥物治療無效"
抑郁癥的核心癥狀表現在心理和行為方面,但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包括生理功能的異常及腦內神經遞質的異常等。所以是明顯的醫學問題,需要藥物治療。最有力的證據之一,是至少75%的患者對治療療效良好。
4、"抗抑郁藥物容易與內外科用藥產生相互作用"、"抗抑郁藥使用復雜,難以掌握"
常用的SSRI類抗抑郁藥物的比較安全,和多種藥物(包括抗生素、心血管藥物、呼吸系統用藥、泌尿系統用藥以及避孕藥物等)共同使用相當安全,無需考慮飲食禁忌。藥物的代謝酶研究有明確結果,便于掌握。
5、“抑郁癥是一種少見病,與自己無關”
就總人口來說,抑郁癥是常見病,對在綜合醫院就診、住院的人群而言,比例更高。所以,要警惕該病的發生,及時就醫。
6、“軀體疾病患者伴發抑郁癥與否對軀體病沒什么影響”
就中風患者而言,伴有抑郁情緒的可占30%左右。伴有抑郁患者的死亡率是沒有抑郁患者的3.4倍。所以,抑郁情緒直接影響到軀體疾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