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冷漠”易患抑郁癥!人的冷漠,也許是早期心理發展造成的,在成長過程中,沒有感受到周圍的關愛;也可能是因為失去親友、事業不順或者健康不佳,往往冷漠便會乘虛而入。
2010年6月,姚某某、邢某某之子姚某(6歲)獨自在其一家租住地社區的河道小碼頭玩耍時落水。姚某某得知有小孩落水,沒有立即下水救援,當他回家沒有找到兒子后,方才返回出事河道,發現溺水的正是自己兒子,將兒子從水中救起,但為時已晚,小孩已經溺水身亡。
最近,這樣的一個悲劇因為姚某某、邢某某以社區居委會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提起訴訟并索賠,成為網絡關注的焦點。作為孩子的父母,沒有盡到照顧、保護的責任,卻將問題推給了原本就沒有什么錯誤的居委會,要是出事河道是一個行為人,是不是也會被推上法庭呢?而最讓人印象深刻且無法接受的,是孩子父親在聽到有小孩落水那一刻的冷漠。
同樣的,佛山街頭的小悅悅,如果那18位“視而不見”的過路人,有誰能夠伸出援手,也許她今天依然還在父母溫暖的懷抱里,享受著才剛剛開始的人生。小悅悅的父親在失去愛女后說:“我并不恨這18個路人,我只是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
事情已經發生,我們無力扭轉,也并不想斥責些什么,只是面對這冷漠的社會,我們應該拷問一下自己的內心,我們的善良和憐憫總是要在無可挽回之后,才找得到回家的路嗎?我們難道不曾渴求過關愛、扶持和幸福嗎?也許,這個社會已然讓我們感覺麻木,但是請別讓你的心,也跟著冰凍。
爸爸媽媽在晚餐時討論如何做魚。爸爸說:“油煎吃,燒出來香。”媽媽說:“清蒸吃,原味鮮美。”孩子在一邊插嘴說:“你們多狠心啊!魚離開了水會死的,還是燒湯喝吧!”小孩子的童言童語,時常讓人心生感觸,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還沒有“惡”。如果我們無力去改變些什么,那么至少心懷慈悲,將你的溫暖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