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炎又稱遺傳過敏性濕疹或特應性皮炎,是具有遺傳史、血IgE高及可伴有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慢性復發性、瘙癢性、炎癥性皮膚病。專家介紹,臨床上一般認為皰疹樣皮炎的診斷要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希望它們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的常見診斷要點
1、病人或其家族中常有蕁麻疹、喘哮、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病史。
2、常于出生1—2個月發病,可自然緩解,但常復發。隨年齡增長,皮損常由滲出性濕疹向慢性苔蘚樣轉變。
嬰兒期皮損常好發面部。兒童期皮損多發于四肢伸側、手肘及肘彎等處。至成年期皮損類似神經性皮炎,突出表現為苔蘚樣改變。
3、常伴有輕度魚鱗病樣改變,皮干燥,掌紋粗重、面包蒼白,眼周有黑褐色暈。
4、瘙癢明顯,病程慢性,反復發作。
5、皮損為多形性,有紅斑、丘疹、風團、水皰及血皰等,但常以一型為主,其中以紅斑、丘疹水皰多見。水皰周圍繞有輕微紅暈,皰壁較厚,緊張豐滿,不易破裂,尼氏征陰性。皮損常聚集成群或排列成環狀,匐行性或地圖形,此起彼伏。皮疹消退后常遺留色素沉著,偶見增殖性損害、疤痕及萎縮。
6、并發癥,自覺瘙癢劇烈,繼發感染可有發熱及局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癥狀較少,也可伴發絨毛膜上皮癌、直腸癌、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病程呈慢性過程,數周或1年以上,也可分批發作,持續數年或數十年,一般不影響健康,預后良好。
7、實驗室檢查嗜酸性粒細胞增高,血清1gE升高,對多種過敏原皮內試驗(1型)陽性,皮膚有白色劃痕征,對乙酰膽堿皮內注射呈遲緩蒼白反應,組膠皮試反應減弱。
異位性皮炎與疾病的診斷
1、濕疹:皮損呈多形性,無一定好發部位,本人和家族中無哮喘及過敏性鼻炎史。
2、神經性皮炎:皮損好發頸后或四肢伸側,邊緣清楚,范圍局限呈典型苔蘚樣改變,多見于成年人。
3、嬰兒脂溢性皮炎:見于嬰兒出生不久,頭皮被覆有灰黃色或棕黃色油膩狀鱗屑、有時累及眉區、鼻唇溝及耳后等處,瘙癢較輕。
溫馨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發現自身出現了異位性皮炎的疑似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