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期檢出的腎積水,哪種是不用手術干預的、讓家長感到“放心”的呢?Ransley~報道,嬰兒期發現的腎積水,如生后患腎腎功能大于40腎盂分離小于1.2cm,絕大多數可以自行緩解。A組病人發現腎盂腔小于1.2cm,無一例行手術干預,接受手術治療的1例腎盂腔接近1.5cm.但并非絕對。 Thomas認為:胎兒期腎盂分離的大小并非是決定是否需要手術的敏感預測指標,而腎盂分離進行性增大更有臨床意義。基于此,某些病人是需要密切動態觀察的,在連續幾次腎盂分離依次遞增或者腎盂分離突然增大,很快超過2.0cm,提示需放棄觀察,行手術干預。
觀察期持續時間以及如何觀察,所有病例密切觀察期為2~3年,期間維持2~3個月超聲復查1次;以后6月復查1次。腎盂分離小于2.0cm,并且逐漸縮小到1.0cm以下,5歲以后放棄觀察。如果腎盂分離在密切觀察后仍維持在2.0cm,進行手術干預。UlmanE。]認為生后至2歲是腎積水發生進展的關鍵時期,在2歲以內必須進行嚴密隨訪,隨訪間隔不能長于3個月。持有這種觀點的優點在于既能動態地觀察到積水進展,又能節省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浪費。 C組3例患兒由于隨訪不方便或其他原因,1歲后沒有得到腎積水進化程度的信息,失去手術最佳時機行腎臟切除。早期出現腎實質受壓,盡管腎積水可以不很嚴重,但積水呈進行性加重非常明顯,預后較差,C組病人86%(12/14)接受了手術治療。相反,有些病例發現時腎盂腔1.5cm或更大,但不合并腎實質變薄,可好轉甚至自愈,免于手術治療。
究其原因,先天性腎積水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段細胞增殖和神經分布減少在先天性腎積水發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圍產期B超發現腎實質變薄,存在腎積水,不論積水嚴重與否,及早手術干預,以防造成腎臟不可逆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