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直疝絕大多數屬后天性,主要病因是腹壁發育不健全、腹股溝三角區肌肉和筋膜薄弱。老年人因肌肉萎縮退化,使腹股溝管的間隙變得寬大,同時腹內斜肌、腹橫肌和聯合肌腱的支持保護作用也減弱,當有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或排尿困難而致腹內壓增高時,腹橫筋膜反復遭受腹內壓力的沖擊,造成損傷、變薄、腹腔內臟即逐漸向前推動而突出,形成直疝。因此,患者需盡早治療,免遭其害。
(一)治療
1、原則腹股溝直疝的治療同斜疝:
①年老體弱或伴有其他臟器嚴重病變不能耐受手術者,可用疝帶保守治療。
②疝修補術。
③疝成形術。
④支持對癥治療。
2、疝修補手術要求:現代外科技術要求疝修補手術達到5個基本要求,即:術后疼痛輕,病人康復時間短,疝的復發率低,手術并發癥少,能預防原發疝區域下的腹股溝底部再形成疝。
3、手術方案的選擇:手術方案應根據患者病情及疝的分型而選擇。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腹股溝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術治療方案(草案)》建議:
Ⅰ型:疝囊高位結扎和內環修補手術;也可采用平片無張力疝修補手術(Lichtenstein手術)。
Ⅱ型: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如果缺乏人工修補材料時也可用Basssini、Mc Vay、Halsted和Shouldice手術,盡可能加用組織減張步驟。
Ⅲ型: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巨大補片加強內臟囊手術(Stoppa手術);無人工修補材料時可考慮使用自身材料并注意減張。
Ⅳ型: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巨大補片加強內臟囊手術。
(二)預后
手術大多痊愈,但有4%~10%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