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乙肝或HBsAg陽性史超過6個月,現HBsAg和(或)HBV、DNA仍為陽性者,可診斷為慢性HBV感染。根據HBV感染者的血清學、病毒學、生化學試驗以及其他臨床和輔助檢查結果,可將慢性HBV感染分類如下。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①HBeAg陽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HBsAg、HBVDNA和HBeAg陽性,抗-HBe陰性,血清ALT水平持續或反復升高,或肝組織學檢查示肝炎病變。
②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和HBVDNA陽性,HBeAg持續陰性,抗-HBe陽性或陰性,血清ALT水平持續或反復異常,或肝組織學檢查示肝炎病變。
2、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發展的結果,肝組織學表現為彌漫性纖維化和假小葉的形成,兩者必須同時具備才能作出肝硬化的病理診斷。
①代償期肝硬化
一般屬Child—PughA級。可有輕度乏力、食欲減退或腹脹癥狀,ALT和AST水平可異常,但尚無明顯肝功能失代償表現。可有門靜脈高壓癥,如脾功能亢進和輕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但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腹水和肝性腦病等。
②失代償期肝硬化
一般屬Child—PughB、C級。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常發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腹水等嚴重并發癥。多有明顯的肝功能失代償,如血清清蛋白<35g l="">35mmol/L,ALT和AST水平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動度(PTA)<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