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診治。
向 Ta 提問
-
365度體溫是正常嗎
根據36.5度體溫正常,以下情況可能導致體溫波動:時間、性別、年齡、其他因素。體溫超過37.3度可能發熱,需結合癥狀、體征、檢查判斷,體溫測量要正確。 1.時間 一般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體溫最高,但一天之內體溫差應小于1度。 2.性別 女性的基礎體溫略高于男性,而且會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 3.年齡 兒童的體溫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的體溫略低于成人。 4.其他 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進食等情況下,體溫也會略有升高。 如果體溫超過37.3度,可能是發熱,常見于感染、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體溫并不是診斷疾病的唯一標準,還需要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判斷。 此外,如果體溫持續升高或出現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并進行相應的治療。同時,在測量體溫時,應注意正確的測量方法和時間,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2025-05-12 11:02:17 -
體溫表夾腋窩幾分鐘
測量體溫時,需注意測量時間、腋窩情況和其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為保證結果準確,測量前需保持安靜、擦干腋窩,按正確方法測量。如有疑問或不適,可多次測量或咨詢醫生。 1.測量時間 如果測量時間過短,可能會導致體溫讀數偏低;如果測量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體溫讀數偏高。 2.腋窩情況 如果腋窩有汗水、毛發較多或使用了過冷或過熱的水擦拭腋窩,可能會影響測量結果。 3.其他因素 在測量體溫前,如果進行了劇烈運動、喝了熱飲或冷飲、情緒激動等,可能會導致體溫偏高或偏低。 如果需要準確測量體溫,建議在測量前保持安靜狀態15~30分鐘,腋窩干燥、無汗水,并且按照正確的方法測量。如果對測量結果有疑問,可以多次測量或使用其他測量方法進行確認。此外,對于嬰幼兒、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群,測量體溫時需要更加小心,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如果有任何疑問或不適,建議及時咨詢醫生。
2025-05-12 11:02:17 -
成人36.7度算不算低燒
成人腋下體溫36.7℃不算低燒,基礎體溫會因測量部位、時間、季節及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如有疑慮可咨詢醫生。 成人36.7℃不算低燒。正常情況下,成人的腋下體溫為36℃至37℃,口腔溫度比腋下高0.2℃至0.4℃,直腸溫度又比口腔溫度高0.3℃至0.5℃。因此,當體溫為36.7℃時,處于正常范圍內。 但需要注意的是,基礎體溫可能會因測量部位、時間、季節及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如女性在排卵后體溫會升高0.3℃至0.5℃;老年人的代謝率較低,體溫相對偏低;高溫環境下或劇烈運動后,體溫也可能會暫時升高。 如果體溫持續升高或出現不適癥狀,如頭痛、乏力、咳嗽等,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原因并進行治療。此外,在測量體溫時,應注意正確的測量方法和時間,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總之,成人36.7℃不算低燒,但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如果對體溫有任何疑慮,應咨詢醫生的意見。
2025-05-12 11:01:40 -
躺下就胸悶氣短是什么原因
躺下來胸悶氣短可能由環境因素、精神因素、慢性支氣管炎導致。 一、環境因素: 1.天氣熱時氣壓較低,會使人氧飽和度不足,大量出汗可致血液濃縮、心肌缺血。 2.天氣熱時人較煩躁,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進而出現躺下來胸悶氣短的情況。 二、精神因素: 1.情緒有較大波動時會過度換氣,使體內二氧化碳大量呼出體外,造成呼吸性堿中毒,出現胸悶、喘等癥狀。 2.哭泣時情緒低落,引起副交感神經興奮,導致淚腺體分泌旺盛、支氣管收縮和痙攣,眼淚經鼻腔內淚腺管致鼻腔阻塞,從而引發躺下來胸悶氣短。 三、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是支氣管黏膜及肺周圍組織的炎癥性疾病,因支氣管被炎性細胞浸潤導致氣管黏膜充血及腺體分泌增加,所以會引起躺下來胸悶氣短的癥狀。 躺下來出現胸悶氣短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若該癥狀持續未緩解,應及時就醫,以便明確原因并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5-05-12 11:01:40 -
測體溫怎樣是正常
人體正常體溫與測量方法有關,常見的有腋下體溫36-37℃為正常值,口腔體溫36.3-37.2℃,肛溫36.3-37.5℃,紅外額溫劑或耳溫計測量體溫正常值在36-37℃之間,但紅外線測量易受影響。正常人的體溫維持恒定,波動不超1℃,且受多種因素影響,如下午體溫比早晨略高,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或飽餐后也會略升。 一、人體正常體溫和測量方法的關系: 1.腋下體溫正常范圍是36-37℃。 2.口腔體溫正常范圍是36.3-37.2℃。 3.肛溫正常范圍是36.3-37.5℃。 4.紅外額溫劑或耳溫計測量體溫正常值為36-37℃,但其受影響因素多。 二、正常人體體溫的特點: 1.體溫維持在恒定范圍內,波動不超過1℃。 2.受機體內外多種因素影響,如時間、活動和飲食等。 總之,要準確了解人體正常體溫,需根據不同測量方法來判斷,同時要考慮到各種因素對體溫的影響。
2025-05-12 1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