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周圍神經病及癲癇病的臨床診治。
向 Ta 提問
博士,副主任醫師,2006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七年制),后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工作。任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青年委員,陜西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癡呆與認知障礙學組委員兼秘書,陜西省抗癲癇協會認知障礙與癲癇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業委員會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學組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主要從事神經系統變性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擅長肉毒素注射治療肌痙攣性疾病,參與多項臨床研究,承擔陜西省課題1項,陜西省神經病學研究基金面上項目2項,院級臨床研究課題1項,院基金1項,發表論文23篇,其中SCI論文9篇。
展開-
大腦供血不足耳鳴怎么辦
大腦供血不足可能會導致耳鳴,應采取改善生活方式、中醫針灸療法、藥物治療等措施。 1.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規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戒煙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2.中醫針灸療法 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如聽宮穴、翳風穴等,來調節氣血運行,增強局部血液循環,達到舒緩神經、減輕耳鳴的作用。 3.藥物治療 擴張腦血管藥物,如尼莫地平,這類藥物能夠擴張腦血管,增加腦部血液供應,從而緩解耳鳴癥狀。抗血栓藥物,如阿司匹林,可用于預防血栓,保持血管通暢,有利于改善腦供血不足狀況,進而減輕耳鳴。但需注意,使用此類藥物時應遵醫囑,避免自行增減劑量。
2025-04-09 12:41:57 -
腦卒中急性期的康復護理內容及方法
腦卒中急性期的康復護理內容及方法包括生命體征監測、肢體擺放、被動運動、主動運動、吞咽訓練等。 1.生命體征監測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呼吸等,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肢體擺放 將患者的肢體擺放正確,避免受壓和攣縮。可以使用枕頭、墊子等支撐物,保持關節的功能位。 3.被動運動 協助患者進行被動運動,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肌肉按摩等,預防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4.主動運動 鼓勵患者進行主動運動,如床上翻身、坐起、站立等,逐步增加活動量和難度。 5.吞咽訓練 對于吞咽困難的患者,進行吞咽訓練,包括口腔運動、吞咽訓練等,幫助患者恢復吞咽功能。
2025-04-09 12:41:48 -
常見的腦中風后遺癥的癥狀有何表現
常見的腦中風后遺癥的癥狀主要包括運動功能障礙、感覺障礙、語言障礙、認知障礙、情緒與心理變化等。 1.運動功能障礙 患者可能出現偏癱、肢體無力或行動不便等癥狀,影響日常行走和自理能力。 2.感覺障礙 中風后,患者可能出現感覺減退或消失,如觸覺、痛覺等,影響對外部刺激的感知。 3.語言障礙 表現為失語、構音困難或語言不清,患者可能無法表達清晰思想或理解他人語言。 4.認知障礙 中風可能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緩等認知方面的問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5.情緒與心理變化 患者可能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對康復和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2025-04-09 12:41:38 -
帕金森病的特征性癥狀是
帕金森病特征性癥狀包括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強直和平衡障礙。 1.震顫 靜止性震顫常為首發癥狀,多始于一側上肢遠端,靜止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精神緊張時加劇,入睡后消失。 2.運動遲緩 患者感覺動作起始困難,如邁步、轉身等。寫字逐步變小。 3.肌肉強直 肌肉僵直,被動運動時阻力增加,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在均勻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同齒輪轉動。 4.平衡障礙 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現平衡障礙,易跌倒。 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的癥狀可能會逐步加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診斷通常需要結合臨床癥狀、體征以及相關檢查,如多巴胺能藥物試驗、頭顱MRI等。
2025-04-09 12:41:36 -
中老年人嗅覺減退當心帕金森病
中老年人嗅覺減退不一定是帕金森病,但嗅覺減退可以是帕金森病的一個早期癥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其典型癥狀包括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運動遲緩、姿勢平衡障礙等。而嗅覺減退作為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通常出現在運動癥狀之前,有超過90%的帕金森病患者都存在嗅覺減退的現象。然而,嗅覺減退并非帕金森病的特異性癥狀,它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如普通感冒、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中樞神經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顱內腫瘤)以及隨著年齡增長的自然退行性變化等。 所以,當中老年人出現嗅覺減退時,應及時就醫并進行全面檢查,以排除帕金森病及其他潛在病因。
2025-04-09 12: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