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高尿酸血癥,痛風,高脂血癥等疾病的診治。
向 Ta 提問
-
血糖高主食吃什么好呀
血糖高的人適合選擇燕麥、蕎麥、玉米、紫薯、豆類等主食,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鉻、抗氧化物質等營養成分,有助于控制血糖,但應注意控制攝入量,同時搭配其他食物,以保證營養均衡,建議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制定飲食計劃。 1.燕麥 富含膳食纖維,能延緩血糖上升速度,有助于控制血糖。 2.蕎麥 含有鉻,能增強胰島素的活性,促進機體利用葡萄糖,輔助降低血糖。 3.玉米 膳食纖維含量較高,可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人體對糖分的吸收。 4.紫薯 富含抗氧化物質,能輔助調節血糖,同時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于促進消化。 5.豆類 如紅豆、綠豆、黑豆等,富含膳食纖維和蛋白質,能提供持久的飽腹感,有助于控制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這些主食適合血糖高的人食用,也應控制攝入量,同時搭配其他食物,以保證營養均衡。此外,對于糖尿病患者,建議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制定飲食計劃。
2025-05-06 15:06:20 -
孕婦空腹血糖5.6怎么降低血糖
孕婦空腹血糖5.6mmol/L超過了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5.1mmol/L,需積極治療。妊娠糖尿病治療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涵蓋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 一、孕婦空腹血糖超出正常值的降糖方法 1.飲食治療 應盡量選擇低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和優質蛋白質。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25%-30%,蛋白質占15%-20%。 2.運動治療 適當運動有助于控制血糖。 3.藥物治療 若積極生活方式干預后血糖仍不達標,則需盡早使用胰島素治療。如空腹血糖超目標,通常會加用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在睡前皮下注射。 二、孕婦空腹血糖正常值 孕婦空腹血糖是指孕婦空腹時的正常血糖數值,用于妊娠糖尿病診斷,其參考范圍是3.1-5.1mmol/L。 總之,要做好定期復查,將血糖嚴格控制在正常范圍,以預防妊娠糖尿病,避免對母親和胎兒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2025-05-06 15:05:10 -
七十多歲的老人血糖多高才合適
七十歲老人的血糖控制標準通常為空腹在6.5-7.5mmol/L之間,餐后2小時血糖在8-10mmol/L之間。因老人代謝減慢,故對血糖要求適當放寬。 一、飲食控制 1.老人糖代謝變慢,要嚴格控制飲食,減少熱量攝入。 2.可多吃雜糧,如燕麥、麥片、玉米面等,這些粗雜糧含無機鹽、維生素較多,且富含膳食纖維,能降低血糖,有助于控制血糖。同時要合理搭配飲食結構,控制每日攝入總能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二、適當運動 血糖高的患者宜進行中輕度有氧運動,運動強度要適中,每日活動時間一般為40到60分鐘,可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 三、其他方面 要保持心情愉快,充分休息,通過這些措施來保證七十歲老人的空腹血糖在規定范圍內,餐后2小時血糖也符合標準。 總之,對于七十歲老人的血糖管理,要從飲食、運動及其他方面綜合進行,以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2025-05-06 15:03:02 -
為什么吃完紅薯低血糖
一般情況下,吃了紅薯血糖反而低,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紅薯含有膳食纖維:紅薯富含膳食纖維且熱量較低。膳食纖維可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得血糖生成指數偏低,進而導致食用紅薯后血糖偏低。 二、降糖藥物過度食用:若患者過量服用降糖藥物,不管吃何種食物,血糖都會降低。嚴重時還會伴有頭暈、出汗、乏力等癥狀,一旦出現這些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診治。 三、胰島細胞瘤:患者若患有胰島細胞瘤,會分泌大量胰島素,從而引起低血糖現象,即便吃了紅薯也會出現血糖偏低的情況。 此外,還有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比如甲狀腺癌。平時要注意保持均衡的飲食營養,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這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吃紅薯后血糖反而低可能是多種原因導致,包括紅薯自身特點、降糖藥物使用不當、胰島細胞瘤等,同時還可能有其他少見原因,日常要注意合理飲食。
2025-05-06 15:01:45 -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功能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視上核神經元合成,經下丘腦-垂體束運輸到神經垂體儲存,在機體需要時釋放入血,發揮增強腎臟對水分重吸收的生理功能,維持體內水分平衡。其分泌和釋放受多種因素調節,在維持體內水分平衡和滲透壓穩定方面起重要作用。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釋放受到多種因素的調節,包括血漿晶體滲透壓、循環血量、動脈血壓、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和其他因素等。例如,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循環血量減少、動脈血壓降低等均可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釋放,反之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釋放。 抗利尿激素在維持體內水分平衡和滲透壓穩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會導致尿崩癥,出現多尿、煩渴、多飲等癥狀;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則會導致水潴留,引起水腫、血壓升高等癥狀。 總之,抗利尿激素是一種重要的激素,對維持人體的水鹽平衡和內環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2025-05-06 15: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