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對兒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診治有一定水平,擅長嬰幼兒過敏性胃腸病,營養性疾病,兒童喂養,胃十二指腸疾病、急慢性腹瀉病、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再發性腹痛、再發性嘔吐、胰腺炎、排便異常以及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診治。
向 Ta 提問
1989年6月畢業于廣州醫學院醫療系,目前是廣東優生優育兒童營養與健康委員會主任委員。熱心社會公益工作,積極參與義診、兒科知識的講座,多方面為兒童服務。
展開-
四肢手腳冰涼發燒怎么辦
手腳冰冷發燒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療法和藥物治療。 一、物理療法: 1.大量飲用溫水:當體溫不超過38℃且手腳冰冷發燒時,大量飲用溫水可蒸發體內過多熱量,改善手腳冰冷發燒狀況,使手腳逐漸復溫。 2.熱水袋熱敷手腳:用熱水袋熱敷手腳,能讓手腳溫度逐漸回升。 3.溫毛巾擦浴:用溫毛巾擦浴時要蓋好被子,并及時監測體溫以防受涼。同時需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細菌和致病菌滋生。 二、藥物治療: 1.若體溫達38℃經物理降溫無效并繼續上升至38.5℃,且伴有手腳冰冷發燒,則需服用藥物進行退燒治療,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片、尼美舒利、賴氨匹林等,具體應結合癥狀與體征選擇合適藥物。 總之,對于手腳冰冷發熱需正確處理,選擇合適的方式治療,注意補充水分,保持清淡飲食。服用藥物時一定要遵循醫囑,不可擅自用藥。
2025-05-06 14:56:30 -
發燒到38.5,哺乳期該怎么辦
哺乳期發燒到38.5°C時,可采取以下措施:嘗試物理降溫、多喝水、注意休息;若發燒持續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會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同時發燒期間應暫停哺乳,但要定時擠出乳汁。 1.嘗試物理降溫 用溫水擦拭身體,尤其是額頭、頸部、腋窩和腹股溝等部位,或使用退熱貼。 2.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于補充水分,促進身體代謝,幫助降溫。 3.注意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 4.及時就醫 如果發燒持續不退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告知醫生正在哺乳期,以便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就醫時應告知醫生正在哺乳期,醫生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避免使用對嬰兒有影響的藥物。同時,在發燒期間應暫停哺乳,但應定時擠出乳汁,以保持乳房的暢通,防止乳腺炎的發生。
2025-05-06 14:56:06 -
36.1℃體溫正常嗎
36.1℃的體溫一般是正常的。具體如下: 一、正常體溫:正常體溫指人體內部溫度處于一定波動范圍內以維持身體正常生理功能,其范圍因人而異,通常為36℃至37℃,所以36.1℃在此范圍內屬正常。 1.測量注意:測量體溫時,測量方法、時間、環境等因素均會對結果產生影響,故而僅憑單次測量結果不能完全判定體溫是否正常。 (1)身體不適時,可通過連續測量來確定自身正常體溫范圍,從而更好地了解身體狀態。 2.體溫異常:體溫過低或過高都可能是身體異常導致。 (1)伴隨癥狀:當體溫異常且伴有其他癥狀,如頭痛、乏力、胃腸道不適、呼吸急促等。 (2)處理建議:此時應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然后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對癥治療。 總之,36.1℃體溫大多正常,但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且體溫異常時要關注伴隨癥狀并及時就醫處理。
2025-05-06 14:55:55 -
發燒出汗怎么辦
發燒即發熱,發熱出汗屬于正常生理現象,能促進機體散熱以達降溫效果,對此可采取如下處理方式。 一、擦干汗液 汗液會帶走體內熱量,所以要及時擦干汗液,且要盡快更換汗濕衣物,以防體溫下降過快導致虛脫、乏力等不適。 二、注意保暖 發熱出汗通常表明機體處于體溫下降期,此時患者應適當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因受涼而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康復。 三、適量飲水 發熱出汗的患者存在體液丟失情況,應適量飲用溫水以補充體內水分,防止出現脫水。同時,適量飲水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對疾病康復有益。 發熱患者還需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后對癥治療。治療期間要保持清淡飲食,可食用面條、小米粥等食物,忌吃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刺激胃腸道,引發腹痛、嘔吐等不適癥狀。 總之,對于發熱出汗的情況,要妥善處理,同時關注病情變化并積極治療。
2025-05-06 14:55:55 -
腋下體溫計夾多長時間
腋下體溫計一般需夾5~10分鐘,測量時腋窩應保持干燥,如有汗液需擦干,特殊人群可適當延長測量時間。 在測量體溫時,將體溫計的水銀端放在腋窩深處,用上臂將體溫計夾緊,以免脫落或掉落。測量時間到后,從腋下取出體溫計,讀取體溫計上顯示的溫度數據。需要注意的是,測量體溫時腋窩應保持干燥,腋窩如有汗液,需擦干后再測量,同時在測量過程中應避免影響體溫的因素,如劇烈運動、喝冷飲等。 此外,對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兒童和體弱者,測量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如果對測量結果有疑問或需要更準確的體溫數據,可以在不同時間測量多次,取平均值作為參考。 總之,正確使用腋下體溫計可以準確測量體溫,但需要注意正確的測量方法和時間,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有任何疑問或不適,建議咨詢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意見。
2025-05-06 14: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