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小兒癲癇,抽動癥,神經內系統疾病診治。
向 Ta 提問
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現為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神經科副主任醫師,具有10多年神經系統疾病及癲癇診治的臨床經驗,現為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 以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及SCI論文10余篇。參與編寫了《臨床腦電圖圖譜》及《癲癇:癲癇發作、綜合征和治療》,參與翻譯《貝勒醫學院神經科疑難病例討論》。
展開-
腦神經功能紊亂癥有什么癥狀
腦神經紊亂癥一般會出現植物神經紊亂、情緒不穩定、免疫力下降等。 1.植物神經紊亂 腦神經紊亂癥一般會出現植物神經紊亂,腦神經紊亂患者會出現記憶力下降、失眠多夢、頭痛等癥狀,一般是比較常見的癥狀,如果患者病情嚴重會出現心悸、胸悶、氣短、渾身無力等癥狀,建議患者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查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比如谷維素或維生素B1。 2.情緒不穩定 如果患者在出現神經系統的平衡出現異常時,一般會經常易怒、煩躁、心情緊張、敏感等癥狀,主要和患者精神情緒有關,建議患者可以調整心態,適當放松心情,必要時可以到醫院聽取醫生的建議進行心理疏導。 3.免疫力下降 腦神經功能紊亂患者會感覺渾身發冷,免疫力也會出現下降的癥狀,身體也會出現疾病,建議患者在生活中可以適當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2025-04-01 13:04:07 -
偏頭痛和頭疼的區別
偏頭痛是頭疼的一種特殊類型,而頭疼主要是指頭部所產生的疼痛,兩者為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所以并不能明確的論述兩者的區別。 偏頭痛會出現一側頭部出現放射性疼痛的癥狀,而且容易突然發作,通常沒有明顯的誘發因素,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而頭疼通常不局限于大腦的某個部位,有可能會持續性出現。而頭痛除了偏頭痛外,還包括較多種類,如顱內高壓、高血壓引起的彌漫性頭痛,以及枕部疼痛常見于顱后窩病變或頸椎病,而一側顳部疼痛常見于偏頭痛、神經痛、青光眼等。 如果出現偏頭痛或者頭疼的癥狀,通常需要到神經內科就診,先進行系統的檢查,明確具體的病因,再選擇治療方案。當出現大腦內部病變、血壓升高,或者是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時,都有可能引發頭部疼痛癥狀。平時需要注意監測和控制血壓,不要抽煙或者飲酒,以免頭疼的癥狀加重。
2025-04-01 13:04:07 -
有老人說孕婦吃了羊肉小孩會得羊癲瘋,是否真的
羊癲瘋一般指癲癇,懷孕吃了羊肉孩子不會得癲癇,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懷孕期間要注意均衡飲食,定期產檢,一旦出現不適癥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羊肉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懷孕期間適量吃,可以給身體補充營養,不會導致孩子得癲癇。但是羊肉屬于熱性的食物,不建議一次性吃太多,容易出現口腔潰瘍、便秘、痤瘡等上火的癥狀。 癲癇是一種臨床表現為反復癲癇發作的慢性腦部疾病,主要是由于腦神經元過度放電引起,具有發作性、短暫性、重復性和刻板性的特點,可表現為感覺、運動、意識、精神、行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能和頭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血管疾病、寄生蟲感染、顱內腫瘤等有關系,要及時就醫,并遵醫囑口服卡馬西平片、奧卡西平片、左乙拉西坦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2025-04-01 13:04:07 -
腦供血不足做怎么檢查才能查出來
腦供血不足一般通過頭顱核磁血管成像(MRA)、腦血管造影等檢查才能檢查出來。 腦供血不足的檢查方式: 1、頭顱核磁血管成像(MRA) 通過頭部血管成像,可以清楚地觀察到顱內血管的情況,如大腦中動脈、大腦后動脈和大腦前動脈狹窄或閉塞等,均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 2、腦血管造影 可以直觀地看到大腦動脈的狹窄程度,也可以進行介入治療,如支架置入、球囊擴張等,以恢復血流。 腦供血不足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阿司匹林腸溶膠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藥物來進行治療。 2、手術治療 如果患者頸動脈嚴重狹窄導致腦供血不足,建議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可采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等手術方式來治療。 腦供血不足的注意事項 建議患者平時要注意清淡飲食,適當運動,避免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2025-04-01 13:04:07 -
怎么判斷孩子得了腦炎
判斷孩子是否得了腦炎,主要根據孩子的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 首先,如果是單純性皰疹病毒性腦炎,發病的時候患者會有明顯的頭痛、惡心、嘔吐的變化,還會出現輕微的意識和人格的改變,有的患者會出現偏癱、偏盲、多動等癥狀。 病毒性腦炎發病的時候患者多在夏秋季發作。發病時可出現病毒感染的全身癥狀,例如頭暈、頭痛、全身、肌肉疼痛、食欲減退等。 結核性腦炎發病的時候會有結核中毒癥狀,例如低熱、盜汗(入睡后汗出異常,醒來后汗出停止)、精神不振,還可伴有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新型隱球菌性腦炎發病時患者起病比較隱匿,會出現發熱、頭痛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出現煩躁不安,記憶力減退,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 其次,兒童腦膜炎除有臨床表現的癥狀之外,還應結合腦脊液檢查、CT或核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
2025-04-01 1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