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呼吸道的感染、慢性咳嗽、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各種過敏性疾病。
向 Ta 提問
-
新型冠狀病毒的特征有腹瀉嗎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的主要癥狀因人而異,部分患者會腹瀉,還可能有呼吸道、全身、消化道、眼部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注意個人衛(wèi)生。 除腹瀉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的主要癥狀還包括: 呼吸道癥狀:發(fā)熱、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 全身癥狀:乏力、頭痛、肌肉疼痛、關節(jié)疼痛等。 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瀉等。 眼部癥狀:眼紅、眼痛、流淚等。 其他癥狀:味覺、嗅覺喪失或減退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癥狀并不一定都會出現(xiàn),而且癥狀的輕重也因人而異。此外,還有一些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但仍具有傳染性。 如果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腹瀉等癥狀,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應及時就醫(yī),并告知醫(yī)生相關的旅行史或接觸史,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同時,應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
2025-04-01 23:06:33 -
慢阻肺吸氧流量和時間是多少
慢阻肺家庭氧療的關鍵要點包括:吸氧流量一般為1-3升/分,每天吸氧時間應為10-15個小時。若吸氧流量過高或時間不足,均可能影響治療效果。 一、吸氧流量 1.慢阻肺存在慢性呼吸衰竭時需長期吸氧治療,通常要吸入低流量氧氣。吸氧流量過高可能使患者缺氧快速得到糾正,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導致通氣量下降,加重二型呼吸衰竭,對病情不利。 2.白天清醒、靜息狀態(tài)下氧流量為1-2升/分,夜間或活動后氧流量為2-3升/分,總體吸氧流量維持在1-3升/分較合適。 二、吸氧時間 存在慢性呼吸衰竭時,吸氧時間需維持15個小時以上。通過有效吸氧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肺心病進展,對病情有幫助。 總之,慢阻肺需要長期吸氧,且對吸氧流量和時間有特定要求,不規(guī)范的家庭氧療對延緩疾病進展作用不明顯。
2025-04-01 23:06:32 -
支氣管肺炎會流鼻涕嗎
支氣管肺炎患者通常會有發(fā)熱、咳嗽、咳痰等表現(xiàn),一般不會流鼻涕,但若出現(xiàn)流鼻涕現(xiàn)象,可能與受涼、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等因素有關。具體如下: 一、受涼 支氣管肺炎患者的體質往往較為虛弱,在患病期間如果未做好保暖措施,就可能會受涼。此時不僅會有流鼻涕的情況,其原本的發(fā)熱、咳嗽、咳痰等癥狀可能還會加重。 二、上呼吸道感染 支氣管肺炎患者身體的抵抗力可能會有所下降,病菌或病毒就有可能經(jīng)上呼吸道侵入人體,進而引發(fā)感染,導致流鼻涕狀況出現(xiàn)。 三、過敏性鼻炎 當支氣管肺炎患者吸入花粉、動物皮毛等過敏原后,身體可能會產(chǎn)生超敏反應,從而出現(xiàn)流鼻涕,同時可能還伴有鼻癢、打噴嚏、鼻塞等癥狀。 總之,支氣管肺炎患者出現(xiàn)流鼻涕并非正常現(xiàn)象,需結合具體情況分析原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2025-04-01 23:06:32 -
新冠病毒可在物品上存活多久
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的存活時間受物體材質、環(huán)境溫度與濕度影響。具體如下: 一、物體材質 新冠病毒在不同材質上的存活時間各異。在銅表面可存活4個小時,在紙板上能存活24個小時,在玻璃或塑料物體表面則大約可存活9天。 二、溫度 新冠病毒懼怕高溫,56℃高溫下約30分鐘可將其全部殺滅,而在4℃環(huán)境下可能存活14天左右。 三、濕度 新冠病毒喜歡潮濕環(huán)境而不喜歡干燥環(huán)境,濕度越大其存活時間越長,在干燥環(huán)境中一般存活時間較短。奧密克戎變異株是傳染性很強的變異毒株,消毒是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的重要舉措。所以,可以用消毒劑擦拭桌面、地面、家具等,同時要做好手衛(wèi)生,以防病毒感染。 總之,了解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的存活情況及相關特性,做好消毒和個人衛(wèi)生防護工作,對于預防病毒感染至關重要。
2025-04-01 23:06:31 -
哺乳期感冒吃什么藥管用
一般情況下,哺乳期感冒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以下藥物: 一、感冒清熱顆粒:主要由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等成分組成。具有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的功效。哺乳期女性患上感冒后,可能會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流清涕等癥狀,感冒清熱顆粒能對這些癥狀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幫助改善病情。 二、板藍根顆粒:主要成分是板藍根。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對于哺乳期感冒的情況,能發(fā)揮一定的改善效果。 三、蒲地藍消炎口服液:主要包含蒲公英、板藍根、苦地丁、黃芩等成分。有著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提升免疫功能,對于減輕哺乳期感冒的病情有幫助。 哺乳期感冒時可選擇上述幾種藥物,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以確保用藥安全及有效性。同時要注意休息、多飲水等,以促進身體恢復。
2025-04-01 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