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鼻竇炎、鼻腔鼻竇腫瘤、側顱底區域腫瘤等相關疾病的診治。
向 Ta 提問
-
右耳朵有時會嘩嘩響是什么原因
右耳有時嘩嘩響可能是耵聹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其他耳部疾病導致。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癥狀,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后進行治療。同時,要保持耳部清潔,避免長時間處于噪聲環境中。 1.耵聹栓塞 耵聹俗稱耳屎,是外耳道軟骨部耵聹腺分泌的淡黃色黏稠液體。若耵聹較多,在接觸到水或其他因素后可能會出現膨脹,從而引起耳朵嘩嘩響。 2.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等原因可能導致分泌性中耳炎,使中耳負壓增加,出現中耳積液,從而引起耳朵嘩嘩響。 3.其他 梅尼埃病、突發性聾、外耳道異物等也可能導致耳朵出現異常聲音。 如果右耳朵嘩嘩響的癥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癥狀,如聽力下降、耳痛、頭暈等,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耳部清潔,避免頻繁挖耳,避免長時間處于噪聲環境中。
2025-04-23 17:12:41 -
懷孕得鼻炎怎么辦
孕婦鼻炎的緩解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方式、物理方式以及避免刺激物的方式。 一、藥物方式: 1.若患者為過敏性鼻炎,可在醫生指導下外用富馬酸酮替芬滴鼻液等藥物進行治療。 2.如果是單純性鼻炎,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通竅鼻炎顆粒,此藥屬于中成藥,通常情況下對孕婦影響較小。 二、物理方式: 1.孕婦可以用熱水浸濕毛巾,然后對著毛巾呼吸。 2.可在室內放置一個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中的濕度,以此緩解鼻炎不適癥狀。 三、避免刺激物的方式: 1.刺激物包含煙、酒、辛辣食物,也涵蓋天氣變化和空氣狀況等。 2.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冷空氣和大氣污染的侵擾,孕婦盡量減少外出,或外出時佩戴口罩。 3.在室內應勤通風,勤換洗被褥,同時減少粉塵、塵螨對鼻腔的刺激。 總之,孕婦鼻炎可以通過上述多種方式來緩解,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同時要注意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025-04-23 17:12:11 -
鼻中隔偏曲如何矯正
鼻中隔彎曲通常需手術矯正,此時患者往往已有顯著鼻塞、頭痛、鼻出血或鼻竇炎癥狀。 一、手術過程 1.會對鼻中隔部位畸形的骨骼進行切割,并對局部進行骨骼固定,以使局部恢復正常狀態。 2.術前患者要配合醫生完成一系列檢查,如鼻腔鏡檢查以明確畸形輕重程度,從而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合適手術方案。當前多采用鼻中隔成形術,具體如下 在氣管插管全麻鼻內鏡下進行微創手術,條狀切除鼻中隔方形軟骨,將偏曲軟膏重新塑形,切除偏曲的篩骨正中板、顎骨鼻嵴,或行鼻中隔局部矯正術,盡可能保留鼻中隔的軟骨和骨部支架,以防出現外鼻下塌、鼻小柱收縮、鼻中隔穿孔等情況。 二、術后護理 患者術后要做好鼻腔部位護理工作。若局部出現感染性炎癥,需及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局部抗感染治療。 總之,鼻中隔彎曲的矯正需要通過手術來實現,術前要做好檢查和方案制定,術后要注重護理和感染處理。
2025-04-23 17:11:59 -
喉嚨上顎干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嗓子上顎干痛的原因包括:可能是急性炎癥所致,如急性咽炎并發急性鼻咽炎時;可能是干燥萎縮性咽炎、反流性咽炎引起;還有較為少見的是腫瘤導致。具體如下: 一、急性炎癥 1.急性咽炎并發急性鼻咽炎:這時會出現嗓子上顎部位干痛,還可能伴有全身癥狀如乏力、發熱等。 二、干燥萎縮性咽炎 1.此類患者鼻咽部位會有干燥、萎縮表現,出現嗓子上腭部位干痛、結干痂、咳出干痂等癥狀。 三、反流性咽炎 1.因胃酸反流刺激咽部黏膜,會導致嗓子或上腭部位干痛、嗓子堵、異物感,同時伴隨反酸、燒心等癥狀。 四、腫瘤 1.鼻咽部或咽部有腫瘤時,也會引發嗓子上頜部位干痛,甚至可能出現痰中帶血等癥狀。 如果這種癥狀反復且持續不好,務必到醫院檢查,以排除腫瘤性病變。 嗓子上顎干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急性炎癥、特定類型的咽炎以及腫瘤等,若癥狀持續不愈需及時就醫排查。
2025-04-23 17:11:49 -
小孩子打鼾怎么辦
小孩子打鼾可通過如下方法緩解:鼻腔沖洗、改善睡姿、藥物治療、扁桃體摘除術。 一、鼻腔沖洗:當是鼻炎和鼻竇炎引發打鼾時,可對鼻子進行局部護理,比如用溫水清洗臉和鼻子,還能采用生理鹽水進行鼻腔沖洗。 二、改善睡姿:若是因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部過度彎曲致使呼吸不順暢從而打鼾,可將孩子的枕頭調整到舒適位置,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此能改善孩子打鼾情況。 三、藥物治療:如果孩子患上支氣管炎和肺炎,可能因喉嚨里痰多而引起打鼾,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霧化治療,并使用鹽酸氨溴索片或祛痰止咳顆粒等藥物加以治療。 四、扁桃體摘除術:若因孩子扁桃體肥大導致打鼾,則需到耳鼻喉科做具體診斷和治療,必要時需施行扁桃體切除術。 總之,針對小孩子打鼾的情況,可根據具體原因選擇合適的方法來緩解。要注意觀察孩子打鼾的情況,若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診治。
2025-04-23 1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