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太極拳的力,很多練習者都不能正確的進行理解,也就很難提高自身的太極拳水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太極拳中的力究竟應該如何進行理解,以便人們更好的通過太極拳教程進行練習。
一、力在太極拳運動中的曲解
曲解一,片面理解“用意不用力”
打起拳來軟弱弱,有時風刮大些就站不穩腳,打了一趟拳不知練些什么。與人交手毫無招架之功,這樣練下去既無知己功夫,更無知人功夫。實際上“用意不用力”的本意是叫大家用意念力,不要用拙力、硬力。其實拳經暗示太極拳也是用力的,王宗岳宗師指出,“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沒有“四兩”之力能夠撥得千斤嗎?絕對不能,這“四兩”就是力,就是意念力,“顯非力勝”,即不是大力勝小力,而是小力勝大力。當然,這里也涉及其他力學問題,不在本文議論。
曲解二,為了顯示自己有功夫,練拳時從頭到尾使用硬力、拙力,身軀手腳肌肉總是繃得緊緊的,而顯示自己功力大
太極拳的基本理論是道家理論,其理論之一“致虛極,守靜篤”,之二“陰陽合一為道”,即陰陽學說,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所以太極就是道,太極拳就是道家拳。你那么僵,你能“致虛極,守靜篤”嗎?你專用硬力、拙力,你能陰陽合一嗎?沒有陰陽,練的就不是太極拳。
曲解三,太極拳用意念力,意念力也是力,用力不成了外家拳了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雖然現在人們將拳術分為了內家與外架,但是實際上這些拳術并沒有很大的區分。另外,對于內家拳,重要的就是通過意念去指揮動作,而正是意念力的內容。總而言之,使用意念力才符合太極拳的要求。
二、力與人體意念力的關系
力的概念起源于人的力氣,早人們在勞動(或運動)中肌肉緊張伸縮而感覺體會到的,古人云:楚霸王項羽有抽身之力,漢主劉邦無抓雞之功。這些都是講力及其大小的。
物理學上對力有一個定義: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物體受到作用力,一定有另外的物體施加作用力,前者是受力物體,后者是施力物體,只要有力發生,就一定有受力物體,有時為了方便,只說物體受到了力而忽視了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是存在的。換句話說,從某個意義講,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作用而產生力,反之,如果不作用則沒有力的產生。這一點對太極拳推手的“不丟不頂”、“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非常重要,所以要做到陰陽相濟,就必須弄清楚力是什么,如何運用它。力的概念除了上述外,現已推廣為:凡能使物體獲得加速度或發生形變作用都為力。力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力是一個矢量。
人體意念力與物理學的力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認為,人體意念力是在人的意識控制和支配下身體的肢體運動或對其他物體作用而產生的,簡單地說,這種力是由人的意識、意念、想法所支配的。在這里必須簡單地介紹一下人體解剖學,才能有利于對人體意念力的理解。人體有九大系統,即神經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脈管系統、淋巴系統、內分泌系統。這些系統對太極拳運動都有關系,但重要、密切的兩大系統,即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神經系統在人體九大系統中起主導作用,控制和調節其他系統的活動,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簡單地說,九大系統都是由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的。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骨骼肌構成,人的一切運動、勞動都是由運動系統完成。在運動系統中,骨骼肌附著于骨,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有序地收縮和舒張,產生運動。了解了人體解剖學,特別是了解了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以及它們的關系后,我們可得出一個結論:神經系統是“司令部”,是發布命令的中樞,運動系統(或其他系統)是“作戰部隊”,是執行“司令部”命令的“作戰部隊”。“意氣君來骨肉臣”,道理就在這里。人體運動發力的速度、大小、方向完全取決于神經系統的控制和運動系統的收縮與舒張,由此可見,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對于修煉太極拳的知己功夫和知人功夫的重要性。講到這里,我們可以對人體意念力作一個膚淺的定義——人的各大系統,特別是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支配下所產生的能力稱為人體意念力。
綜上所述,物理學所說的力與人體意念力即相似又不同。首先,在共同點上,這兩種力都具有大小、方向等方面的特性。其次,在不同點上,這兩種力中物理學所說的力,是機械的沒有意志控制的,而太極拳的意念力則是通過意念來控制的。
三、人體意念力在太極拳運動中的應用
人體意念力是修煉太極拳知己功夫的根本動力。在這里我們首先講清楚何為知己功夫。知己功夫就是人們所指的內功,顧名思義,就是身內的功夫。道家所指的內功一般為“精氣神”,或稱人身“三寶”。拳家所說的內功,尤其是太極拳者所說的內功則“神意氣”。
修煉內功之人,說法各有不同,方法也不一樣,如周天運行法;明勁、暗勁、化勁法:易骨、易筋、洗髓法或守竅法等等,目的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不論哪種方法,都是在意念力的支配和控制下運行。武學泰斗孫祿堂先生論述用意念力修煉內功非常精辟,他說:所練之時,皆不要用力,并非完全不用力,周身內外全用真意運行耳,手足動作所用之力有而若無,實而若虛。腹內之氣,所用也不著意,亦非不著意,意在積蓄虛靈之神耳。練到至虛,身無其身,心無其方是神形俱妙,與道合真之境。
意念力使行拳靜極至虛,利于培養內氣。用意念力支配行拳,從起勢到合太極,意念力從來沒有離開過身體,時刻支配著身體的運行,人是非常靜的,沒有一點雜質;這對于內氣的培養、運行很有好處。一趟拳下來,內氣充盈,耳孔和會陰有物在沖動,身體有舒服感。意念力有激活人體系統的功能。晚上練功,練到哪里,哪里舒服。竅守涌泉,涌泉舒服:竅守百會,百會舒服;竅守會陰,會陰舒服。丹田內產生蠕動,并伴隨腸鳴,全身舒服,越練越明顯,越明顯越練。收功后睡覺,醒后發現個別系統非常精神,只要當晚練功,百分之百成功。意念力有改善睡眠的效果。
人體意念力是修煉知人功夫,克敵制勝的基本要素。太極拳推手或散打中,知己功夫是本錢,知人功夫是用錢。所謂知人功夫,即兩人交手是我知你,你不知我。與人一交手自己就用意念力稱量對方來力的大小、方向,再用意念力將對方擊出。為什么說人體意念力是修煉知人功夫、克敵制勝的法寶呢?我們要從力學的角度來闡明這個問題。交手時,對方是一個物體,推我某部位(我也是個物體),對方是作用力,我這個部位隨其所動,其動多少,我動多少,不丟不頂,對方拿我無奈,也就是說對方這個物體對我無作用,按照“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定義來解釋,雙方沒有發生力的作用,對方推我時總是落空,好像手推空氣一樣,不著力,按照新說法就是不產生力,按照舊說法,就是一陰一陽為之道或陰陽合一為道。相反,我隨其動到合適時,對方或不合適而抽身,我即向對方發出意念力,對方用1000斤力抽身,我則加多四兩,兩個物體發生了作用,1000斤+0.4斤=1000.4斤(力的合成),對方則跌出,這就是常說的“四兩撥千斤”道理之一。
意念力是人們練習太極拳必須掌握的內容,對于太極拳練習的每一個步驟都很有影響。在認識到意念力的重要性之后,就需要我們結合太極拳的練習要領,通過不斷的太極拳拳架套路的演練來掌握意念力了。